查看原文
其他

遗憾!最近两年尚未发现中华鲟自然繁殖迹象

三峡广电融媒体 三峡广电 2019-04-27

位于宜昌江段的

葛洲坝下游4公里范围

是目前已知唯一

中华鲟自然繁殖产卵场

11月9日上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水利部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在宜昌启动了对产卵场区域食卵鱼的资源监测,通过食卵鱼的进食情况,来判断中华鲟是否已自然繁殖。

当天上午8点

科研人员在渔政码头

中华鲟保护区核心工作站

对食卵鱼进行解剖

观察其体内是否有中华鲟鱼卵

遗憾的是

通过对铜鱼、银鮈、

黄颡、鳜鱼等食卵鱼的解剖

科研人员在它们体内

并未发现中华鲟鱼卵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李君轶:

如果中华鲟产卵的话,卵是会附着在河床质的卵石上,这些鱼都是以这些卵为食的杂食性鱼类,中华鲟产卵的时候我们是可以通过解剖这些食卵鱼,观看它的肠道内容物是可以判断中华鲟是否发生了自然繁殖。


四种科研手段齐上阵

科研人员介绍

当天上午

江水的温度在20.1℃

已接近中华鲟自然繁殖的最佳水温

为观察中华鲟产卵情况

他们采取了包括解剖食卵鱼

放置水底摄像机声呐探测仪

多种手段

接下来

科研人员还将在产卵场

布设江底采卵网

全方位监测

中华鲟的自然繁殖状况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李君轶:

食卵鱼的监测主要是看它是否发生了自然繁殖行为,这个江底采卵网就是通过每天上午和下午的人工拉网,来判断中华鲟产卵的大致时间。


据了解

自2016年监测到

中华鲟自然繁殖现象后

截止到目前

科研人员尚未发现

中华鲟自然繁殖迹象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李君轶:

我们是从去年的11月5日开始对食卵鱼进行监测,一直监测到今年2018年的1月15日,进行了3个月的监测,没有发现中华鲟的自然产卵,今年长江口东海水产研究所的监测来看,也没有发现中华鲟的幼鱼,我们就可以判断中华鲟在2017年到2018年是没有在葛洲坝下发生自然繁殖行为的。


今年的中华鲟自然繁殖监测

将一直持续到江水水温下降到15.2℃

这个温度也是中华鲟自然繁殖的

下限临界值

时间预计将持续约两个月

在这期间

科研人员将密切关注

中华鲟自然繁殖状况

中华鲟,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每年10-11月,它们到长江上游繁殖。随后,幼苗顺江而下到大海。它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在长江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长。正是由于这种执着的“千里寻根”的习性,人们称它为“中华鲟”。除去科研价值,它是宜昌各种节庆活动中的吉祥物,是《生态小公民》读本里的小可爱,它与宜昌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联系。

我们希望这次科考能有好消息传出,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大家。


了解详情,请点击观看视频


宜昌三峡广电

 官方抖音号正式上线啦!

 


我们邀请你一同参与我们的

抖音征集令!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三峡广电E公社”微信群,发送视频与文字:




还有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点击图片查看


记者:陈祥瑞、余梦媛 通讯员:莫宏源

编辑:贾怡

新闻热线:0717-6862153

微信业务合作:18986768804

投稿邮箱:390586877@qq.com

觉得不错,欢迎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